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对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的理解、探寻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的融合路径、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长安大学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赓续红脉启新程・丝路通衢暖城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李杭航的带领下,于2025年7月14日-7月19日开展了为期6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6天时间里,实践队走访7个地点,在红色遗迹中感悟革命精神,在历史展馆中探寻文化脉络,在生态园区中见证发展奇迹,最终圆满完成各项实践任务,收获颇丰。
第一天:沙圪堵镇忆先烈,红色基因永传承
实践队的核心目的是传承红色基因,让队员们在实地走访中深刻感悟革命精神。14日清晨,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专程前往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革命烈士纪念塔矗立在公园内,塔身镌刻的烈士名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队员们整齐列队,向纪念塔三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并由队伍党员代表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大家分成几个小组走访周边居民,多位居民表示,这里是镇上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大家时常来此散步缅怀,烈士们的事迹通过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通过这次红色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对革命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在心中筑牢了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精神需要代代相传。第二天:博物馆与党群中心里,深化历史文化认知
展开剩余86%第二天,实践队将目标聚焦于深化对当地历史文化与红色历史的认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理解。上午9点,队员们来到准格尔旗博物馆,馆内“远古足迹”“文明曙光”“历史变迁”等展区脉络清晰。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前,讲解员介绍:“这些纹饰融合了游牧与农耕的元素,体现了早期民族交融的痕迹。”队员们认真记录,不时就文物年代、用途等问题与讲解员交流。下午,实践队前往湖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展厅,这里以“红色引领,服务为民”为主题,展示了社区从成立初期到如今的党建成果。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不仅理清了当地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更深刻认识到红色历史是民
族地区发展的精神支柱,强化了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责任感。第三天:大口村观黄河奇景,感革命与民俗文化
16日实践队来到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口村,希望在蒙陕晋三省交界的独特地理环境中,实地接触红色遗迹与民俗实物,让革命历史和走西口文化从书本走向现实。队员们站在“鸡鸣三省”观景台,亲眼目睹黄河在此处由东北向西南流淌的罕见景象,河面宽阔,水流湍急,“天下黄河向东流,惟独龙口向西流”的奇观尽收眼底。随后,在当地团委书记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马栅地区革命活动展厅,展厅内50余块图板系统展示了1937年至1948年间的革命历程:从中共河曲县委派员秘密建党,到1939年建立地下区委下辖3个支部、发展30余名党员,再到1948年推翻朱五美军阀统治的历史脉络。实物展区陈列着地下党员使用过的煤油灯、密写药水瓶、步枪模型等,胡栽根等烈士的事迹介绍图文并茂,队员们还看到了解放区时期的土改文件复制件。民俗民风陈列厅中走西口相关展品令队员们感受到走西口文化中蕴含的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些都化作了具象的认知,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第四天:准能矿区探生态与工业融合,悟企业担当
17日,实践队走进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围绕“绿意融沙海,生态筑繁荣”主题,深入探寻准能集团在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融合方面的成功密码。队员们首先来到生态修复示范区,曾经的矸石山如今披上了绿装,沙棘、杨树等植物长势良好,讲解员介绍:“这里通过土壤改良、植被种植,已实现年固沙 5000吨以上。”通过此次参观,团队成员们不仅看到了从“黑色矿山”到“绿色景区”的转变,更深刻理解了准能集团在推动鄂尔多斯“暖城”建设中,以“绿色准能、红色使命”为指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企业担当,认识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还走进了景区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通过详实的文字资料、珍贵的历史图片以及生动的影像资料,系统展示了准能集团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奋斗历程。从建设初期克服重重困难、为国家能源安全筑牢根基,到新时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彰显着企业的爱国担当。队员们认真观看展品,聆听着那些为了国家能源事业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内心深受触动,也对企业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第五天:展览馆中悟同心,担民族团结使命
第五天,实践队来到伊金霍洛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在与全国多所高校实践团队的交流学习中,深入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展览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线,分为“历史渊源”“交融发展”“新时代新篇章”三个部分。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在“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锦绣河山”展区,通过地图、文献了解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统一的贡献;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展区,观看了各民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的视频资料。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在留言簿上写下感悟,纷纷表示,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和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现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紧密联系。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要将此次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维护民族团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第六天:博物馆里寻文明脉络,感历史传承 最后一天,实践队走进鄂尔多斯博物馆,以“探寻草原文明脉络,感悟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深入挖掘鄂尔多斯地区的历史底蕴,探寻“一带一路”的文明根基。馆内“草原青铜器”展区的匈奴金冠、“鄂尔多斯青铜器”等文物,工艺精湛,纹饰独特,展现了游牧文化的辉煌。在“农耕与游牧交融”展区,队员们看到了汉代的铁犁、唐代的丝绸等,讲解员介绍:“这些文物证明早在千年前,这里就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队员们一边记录展品信息,一边就文化交融的方式、影响等展开讨论。通过参观,大家不仅梳理出鄂尔多斯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变迁轨迹,更深刻认识到草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上的商贸往来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文明根基。此次活动让队员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增强了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此次为期 6 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长安大学实践队员的足迹遍布鄂尔多斯的城镇乡村、展馆矿区。从沙圪堵镇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到鄂尔多斯博物馆的文物展厅,从黄河岸边的红色遗迹到生态矿区的绿色实践,每一处走访都让队员们收获满满。大家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积累了实践经验,更在心中厚植了家国情怀。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把所学所感转化为努力学习、服务社会的动力,在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生态保护等方面贡献青年力量,让青春在社会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供稿:任思宇
发布于:辽宁省泰禾优配-股市开户网上开户流程-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南宁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